新聞中心首頁
新華社拉薩7月19日電 題:從一場非遺展演看湘巴藏戲的傳承發(fā)展
新華社記者邢拓、吳詠玲
鑼鼓一響,面具登場。表演湘巴藏戲的演員們抬腿、轉身間,高亢的唱腔、粗獷的舞步博得陣陣喝彩。
這是日前在日喀則市南木林縣非遺公園舉辦的非遺展演活動的一景!吨敲栏恰贰蹲客奚D贰贰栋赚斘陌汀返炔貞騽∧枯喎涎,吸引不少村民前來觀看。
流傳于南木林縣的湘巴藏戲屬于藍面具流派,已有600多年歷史。2006年,南木林湘巴藏戲成為首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的藏戲流派之一。
在展演活動候場區(qū),一位老人忙碌的身影引人注目。76歲的湘巴藏戲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次仁多吉正在給即將上臺表演的小演員整理服裝。
談起湘巴藏戲,次仁多吉勁頭十足!拔覐男”愀L輩們看藏戲,后來它從日常娛樂變成了我的熱愛、我的事業(yè),我表演湘巴藏戲已有40多年了!
次仁多吉回憶道,剛開始從事藏戲表演時,缺人、缺資金、缺演出機會,服裝和道具也捉襟見肘!巴ㄟ^政府的支持和藏戲隊的努力,我們的隊伍不斷壯大,現(xiàn)在每逢大小節(jié)日我們都會到縣里演出,還參加了拉薩雪頓節(jié)、日喀則珠峰文化旅游節(jié)等各大活動。條件變好了,我對培養(yǎng)更多的學徒充滿信心!
在西藏自治區(qū)藏劇團團長邊點旺久看來,有市場有觀眾,藏戲的傳承發(fā)展就有源源動力。南木林的老百姓愛看藏戲,民間的藏戲演員也熱愛表演,往往聽到活動預告消息,就會第一時間參與進來。
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南木林縣構建起完善的藏戲傳承體系:擁有1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名自治區(qū)級代表性傳承人、12名縣級代表性傳承人,依托11個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及11處傳習基地,帶動30支民間藏戲隊活躍在基層一線。
如今,次仁多吉培養(yǎng)了多名青少年藏戲演員,其中有5名能力突出的徒弟可以獨立帶領新學徒。次仁多吉也從臺前轉到了幕后,目前主要擔當幕后顧問,為學徒講解藏戲文化。
當天的展演活動不乏年輕演員的身影。達那雪藏戲隊17歲的小姑娘卓瑪央吉,上午剛剛演完八大傳統(tǒng)藏戲之一的《白瑪文巴》,得到了不少評委老師的認可,格外開心。
“我這次反串扮演了一個性格善良、勇敢堅強的男性形象。之前爸爸演過這個角色,在上臺前我一直跟他取經(jīng)。”卓瑪央吉說,爸爸、爺爺都會唱藏戲,受到他們的影響,她6歲開始逐步學習藏戲,初中加入了藏戲隊。
卓瑪央吉已經(jīng)積攢了不少演出的經(jīng)驗,也曾到拉薩雪頓節(jié)登臺演出。她內心渴望一個更大的舞臺:“未來我想選擇在藏戲方面繼續(xù)深造,也希望有機會到高原外展示藏戲文化!
非遺保護傳承,關鍵在人。近年來,南木林縣通過組建一支平均年齡9歲的少兒藏戲隊、開展“藏戲進校園進鄉(xiāng)村”活動、開設湘巴藏戲體驗課等,推動傳承人才梯隊不斷優(yōu)化。如今,湘巴藏戲的傳承人群體平均年齡降至35歲以下。
“南木林湘巴藏戲隊遵循科學的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老中青少全年齡段傳承結構合理,實力強大,有的民間隊伍達到了半專業(yè)化水平。”邊點旺久說。
傳承發(fā)展的步伐在加快。南木林縣委副書記、縣長邊巴說,在壯大傳承隊伍、讓湘巴藏戲“傳起來”的基礎上,下一步要推動傳統(tǒng)藏戲與現(xiàn)代技術、文旅產(chǎn)業(yè)深度融合,走進群眾日常生活,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讓湘巴藏戲“熱起來”“火起來”。
![]() |
![]() |
![]() |
![]() |
焦作網(wǎng)免責聲明: | |||||||
|
新華社拉薩7月19日電 題:從一場非遺展演看湘巴藏戲的傳承發(fā)展
新華社記者邢拓、吳詠玲
鑼鼓一響,面具登場。表演湘巴藏戲的演員們抬腿、轉身間,高亢的唱腔、粗獷的舞步博得陣陣喝彩。
這是日前在日喀則市南木林縣非遺公園舉辦的非遺展演活動的一景!吨敲栏恰贰蹲客奚D贰贰栋赚斘陌汀返炔貞騽∧枯喎涎,吸引不少村民前來觀看。
流傳于南木林縣的湘巴藏戲屬于藍面具流派,已有600多年歷史。2006年,南木林湘巴藏戲成為首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的藏戲流派之一。
在展演活動候場區(qū),一位老人忙碌的身影引人注目。76歲的湘巴藏戲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次仁多吉正在給即將上臺表演的小演員整理服裝。
談起湘巴藏戲,次仁多吉勁頭十足!拔覐男”愀L輩們看藏戲,后來它從日常娛樂變成了我的熱愛、我的事業(yè),我表演湘巴藏戲已有40多年了!
次仁多吉回憶道,剛開始從事藏戲表演時,缺人、缺資金、缺演出機會,服裝和道具也捉襟見肘!巴ㄟ^政府的支持和藏戲隊的努力,我們的隊伍不斷壯大,現(xiàn)在每逢大小節(jié)日我們都會到縣里演出,還參加了拉薩雪頓節(jié)、日喀則珠峰文化旅游節(jié)等各大活動。條件變好了,我對培養(yǎng)更多的學徒充滿信心!
在西藏自治區(qū)藏劇團團長邊點旺久看來,有市場有觀眾,藏戲的傳承發(fā)展就有源源動力。南木林的老百姓愛看藏戲,民間的藏戲演員也熱愛表演,往往聽到活動預告消息,就會第一時間參與進來。
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南木林縣構建起完善的藏戲傳承體系:擁有1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名自治區(qū)級代表性傳承人、12名縣級代表性傳承人,依托11個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及11處傳習基地,帶動30支民間藏戲隊活躍在基層一線。
如今,次仁多吉培養(yǎng)了多名青少年藏戲演員,其中有5名能力突出的徒弟可以獨立帶領新學徒。次仁多吉也從臺前轉到了幕后,目前主要擔當幕后顧問,為學徒講解藏戲文化。
當天的展演活動不乏年輕演員的身影。達那雪藏戲隊17歲的小姑娘卓瑪央吉,上午剛剛演完八大傳統(tǒng)藏戲之一的《白瑪文巴》,得到了不少評委老師的認可,格外開心。
“我這次反串扮演了一個性格善良、勇敢堅強的男性形象。之前爸爸演過這個角色,在上臺前我一直跟他取經(jīng)!弊楷斞爰f,爸爸、爺爺都會唱藏戲,受到他們的影響,她6歲開始逐步學習藏戲,初中加入了藏戲隊。
卓瑪央吉已經(jīng)積攢了不少演出的經(jīng)驗,也曾到拉薩雪頓節(jié)登臺演出。她內心渴望一個更大的舞臺:“未來我想選擇在藏戲方面繼續(xù)深造,也希望有機會到高原外展示藏戲文化!
非遺保護傳承,關鍵在人。近年來,南木林縣通過組建一支平均年齡9歲的少兒藏戲隊、開展“藏戲進校園進鄉(xiāng)村”活動、開設湘巴藏戲體驗課等,推動傳承人才梯隊不斷優(yōu)化。如今,湘巴藏戲的傳承人群體平均年齡降至35歲以下。
“南木林湘巴藏戲隊遵循科學的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老中青少全年齡段傳承結構合理,實力強大,有的民間隊伍達到了半專業(yè)化水平!边咟c旺久說。
傳承發(fā)展的步伐在加快。南木林縣委副書記、縣長邊巴說,在壯大傳承隊伍、讓湘巴藏戲“傳起來”的基礎上,下一步要推動傳統(tǒng)藏戲與現(xiàn)代技術、文旅產(chǎn)業(yè)深度融合,走進群眾日常生活,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讓湘巴藏戲“熱起來”“火起來”。
![]() |
|
![]() |
焦作網(wǎng)免責聲明: | |||||||
|
|
|